首页
科技资讯
科技服务
走进科技
专题专栏
首页
>
科技资讯
科技资讯
时政要闻
通知公告
科技动态
科技前沿
05-07
心脏微血管实现亚毫米分辨率成像
05-07
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线粒体基因编码第14个蛋白质
热热闹闹的线粒体大厂中,线粒体基因细胞色素b(CYTB)兄弟的一项全新能力,已被我国科学家解锁出来。5月3日,国际期刊《细胞-代谢》刊发了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刘兴国课题组的该项研究成果。他们首次发现并证实了线粒体基因细胞色素b可编码一个新的线粒体基因编码胞质翻译的蛋白CYTB-187AA,进一步表明CYTB-187AA在哺乳动物的早期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改写了教科书中“线粒体基因组编码13个蛋白”的论断。
05-07
用于光通信与光计算 我国在国际上首创新型场效应调控光电二极管
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孙海定教授课题组与武汉大学刘胜院士团队合作,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新型三电极光电PN结二极管结构,构筑载流子调制新方法,实现了第三端口外加电场对二极管光电特性的有效调控。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期刊《自然•电子学》。
05-07
重大突破!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光子的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态
量子模拟实验有了重大突破。中国科学院6日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利用“自底而上”的量子模拟方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光子的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态。这是量子物理学和量子信息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科学》杂志。
05-07
耐600℃高温存储器问世,有助开发极端环境下人工智能计算系统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科学家研制出一款可在600℃高温下持续工作60小时的存储器。这一耐受温度是目前商用存储设备的两倍多,表明该存储器具有极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有望在可导致电子或存储设备故障的极端环境下大显身手,也为在恶劣条件下进行密集计算的人工智能系统奠定了基础。相关论文发表于新一期《自然·电子学》杂志。
05-07
可拉伸电子皮肤实现稳定压力传感
现有的电子皮肤会随材料拉伸而降低传感精度。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可拉伸电子皮肤,解决了这项新兴技术的一个主要难题。这种电子皮肤很有弹性,为机器人和其他设备提供类似人类皮肤的柔软度和触摸灵敏度,有助其执行需要极高精度和控制力的任务。研究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物质》杂志上。
05-07
国际首次!我国科学家实现光子的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态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团队,利用“自底而上”的量子模拟方法,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光子的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态,为高效开展更多、更新奇的量子物态研究提供了新路径,助力推进“第二次量子革命”。
05-07
科技创新世界潮|家政机器人迎来高光时刻
首页
上一页
1
2
...
42
43
44
45
46
47
48
...
106
107
下一页
尾页
共
107
页
852
条数据
友情链接
--国家部委--
国家部委国家部委国家部委
--省级机关--
省级机关
--省属企业--
省属企业
--综合网站--
综合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