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资讯
科技服务
走进科技
专题专栏
首页
>
科技资讯
科技资讯
时政要闻
通知公告
科技动态
科技前沿
03-17
突破!我国科学家发现两种新矿物
从西北大学获悉,经国际矿物学学会新矿物命名与分类专业委员会审查、投票,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鹏副教授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李国武教授团队申请的两种新矿物,近日通过认定。
03-17
“天然电池酶”化空气为电能,提供生产清洁能源新途径
据最新一期《自然》杂志报道,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了一种能将空气转化为能源的酶,这种酶利用大气中少量的氢来产生电流。这一发现为创建真正从稀薄空气中获取能源的设备开辟了道路。
03-14
韩国发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特性新量子材料
韩国东国大学、汉阳大学等联合研究团队首次通过低温金属硅中的量子自旋现象发现新量子材料。
03-14
国外开发出基于反射测量的多频段GPS接收器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开发出能接收来自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伽利略两个卫星系统多个频率信号的接收器。
03-14
国外研发出可折叠变形天线阵列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科研团队研发了一种新型天线阵列。变形阵列被设计成一个被称为水弹(Water Bomb)的折叠纸盒,以创建一个可重构的、适应性强的雷达成像表面。
03-14
科学家开发一种用于伤口部位电疗的新型生物系统
慢性伤口对公众健康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尤其是糖尿病患者。伤口炎症导致内源性电信号的异常,阻碍了伤口愈合过程所需的角质细胞迁移。这一观察结果启发人们用电刺激来治疗慢性伤口,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较大挑战。美国西北大学开发了一款生物可吸收、无线、无电池的设备,用于对伤口部位进行电疗。
03-14
我国科学家构建完成食品化学危害因子非定向筛查技术平台
随着现代分析技术的不断进步,食品化学危害物的定向检测方法得到快速发展,为食品质量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然而,该类方法都是事先选定目标物,所涵盖的被测物数量仅仅是食品中潜在化学危害物的“冰山一角”,无法有效应对食品污染和食物中毒。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无目标”的食品化学危害物非定向检测新技术。
03-14
我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用于骨组织再生的硅基三维仿生支架
骨折、创伤和先天性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天然骨组织具有通过自我再生对轻微损伤做出反应的固有康复能力,但大骨折或大面积缺损使得在没有手术干预的情况下难以实现完全的功能恢复,且自体移植物具有可用性有限、供体部位发病率高等风险。合成生物支架为骨损伤提供了一种有前途的替代治疗。
首页
上一页
1
2
...
84
85
86
87
88
89
90
...
96
97
下一页
尾页
共
97
页
771
条数据
友情链接
--国家部委--
国家部委国家部委国家部委
--省级机关--
省级机关
--省属企业--
省属企业
--综合网站--
综合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