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资讯
科技服务
走进科技
专题专栏
首页
>
科技资讯
科技资讯
时政要闻
通知公告
科技动态
科技前沿
03-28
科学家在智能驾驶场景感知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仿生视觉系统实验室研究员李嘉茂团队与合作者在智能驾驶感知领域取得进展。针对智能驾驶感知的两个关键问题——栅格占据预测和全景分割进行研究,两项成果分别被机器人领域国际学术会议2024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ICRA)录用。
03-28
城市环境所关于微塑料对水稻土中砷迁移转化的影响研究获进展
基于改善土壤温度、保持水分和促进植物生长的能力,塑料地膜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塑料地膜可被降解为粒径小于5 mm的微塑料(MPs)并长期储留在水稻土中。MPs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较强的疏水性和较长的持久性。MPs被认为是重金属的有效载体,具有改变重金属分布模式和生物利用度的潜力。
03-28
生物3D打印神经化构建体用于多种组织再生与功能恢复方面获进展
神经作为人体的中枢系统,在调节和控制其他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和代谢稳态等方面发挥作用。此外,组织再生是动态且复杂的生理过程,需要多种信号、细胞和生长因子的协同作用。在损伤初期,神经率先感知损伤信号并做出反应,通过分泌多种神经递质和神经肽等调节再生微环境,从而积极参与组织再生。因此,构建具有神经调节功能的生物活性支架,对于加速组织再生与恢复生理功能颇为重要。
03-21
科学家利用高分辨太赫兹光谱方法揭示水溶液中硼酸的氟化反应机理
氟在化学世界中具有重要地位。氟在所有原子中电负性最高、极化率最低。同时,氟是所有非惰性气体和非氢元素中半径最小的元素。通常,氟的引入使得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产生独特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生物性能。地壳中氟元素的丰度排在第13位,是自然界中含量最丰富的卤素。当前,氟已应用于制药、催化、生物、农业和材料等领域。在无机氧化物体系中,氟和氧的离子半径相似,具有较好的可替代性。
03-21
新疆生地所发表关于荒漠生态系统植物根系适应机制及其对养分累积影响的综述文章
在探讨生态环境保护和全球变化时,荒漠生态系统易被忽视。当前,多数生态系统植物与土壤养分累积已有较多研究,但少有研究从植物根系构型和土壤养分累积视角,综合探讨荒漠生态系统对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因此,全面概述环境变化、物种可行性和荒漠生态系统群落组成间相互作用颇为重要。
03-21
青岛能源所开发出烯烃还原氢甲酰化直接合成线性醇高效催化剂
线性醇作为一类重要的化工产品,在食品、医药化工、化妆品、表面活性剂、增塑剂及润滑油等领域中具有重要作用。传统合成方法是烯烃经过氢甲酰化反应生成醛,再经过还原反应制得多一个碳的醇。烯烃经一步法还原氢甲酰化反应是合成线性高碳醇的理想途径,简化了操作流程,降低了能耗和废物排放。然而,已开发的催化剂集中于均相贵金属催化剂体系,反应活性和线性醇选择性均不够理想,催化剂分离和循环利用难。
03-21
大连化物所实现室温下电催化甲烷和氧气转化制甲酸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与环境小分子催化研究中心研究员邓德会以及副研究员崔晓菊和于良等,在甲烷室温电催化转化的研究中取得进展。该研究实现了由高压-电芬顿驱动的甲烷与氧气室温高效催化转化制甲酸新过程。
03-21
理化所研制的全国产5吨/天氢液化器通过测试验收
3月8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承担研制的5吨/天级大型氢液化系统在北京通过测试验收。按照任务书指标要求,系统满负荷稳定运行时间8.5小时,低负荷稳定运行时间73小时。在满负荷运行条件下,氢气液化率3070.2 L/h(约5.17吨/天),液氢产品的仲氢含量98.66%,液化系统能效比12.98 kWh/kg液氢(含液氮损耗)。
首页
上一页
1
2
...
37
38
39
40
41
42
43
...
101
102
下一页
尾页
共
102
页
813
条数据
友情链接
--国家部委--
国家部委国家部委国家部委
--省级机关--
省级机关
--省属企业--
省属企业
--综合网站--
综合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