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资讯
科技服务
走进科技
专题专栏
首页
>
科技资讯
科技资讯
时政要闻
通知公告
科技动态
科技前沿
12-22
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在遥感蒸散发模型改进方面取得进展
蒸散发(ET)主要由植被蒸腾(T)和土壤蒸发(Es)组成。植被蒸腾与陆地生态系统生物量、作物产量和碳储量等相关,土壤蒸发在较大程度上可视为无效蒸发,蒸散发组分的分离对刻画水循环过程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遥感蒸散发模型已成为大区域模拟蒸散发及其组分的有效方法,其模拟蒸散发的能力已得到广泛验证,但对蒸散发组分(尤其是植被蒸腾)的验证略显不足。
12-22
化学所在印刷光学生物芯片检测外泌体方面获进展
外泌体是直径为40 nm-160 nm的胞外囊泡。外泌体因携带大量母细胞的生物信息,在细胞间通讯中具有重要作用,被视为下一代的癌症生物标志物。传统检测外泌体的方法存在耗时长、灵敏度低等问题,因此亟需发展快速、灵敏且可同时检测多种外泌体的新方法。
12-22
科学家研发出水驱动的形状自适应柔软可拉伸电极
硬质电路中的不同电子设备的连接通常是一项简单的任务。这是由于它们拥有成对的标准接口,形状和尺寸匹配。然而,柔软可拉伸电子器件作为新兴的主要用于生物界面接口的电子设备,其器件间集成方法仍需探索,且器件与生物组织的接口无法标准化。由于生物组织柔软、形状和尺寸多样,缺乏能够实现柔软生物组织与复杂电子界面标准化快速集成的手段。
12-22
上海光机所在光频梳单根梳齿提取放大方面获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空天激光技术与系统部,在光学频率梳单根梳齿的提取放大方面取得了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Highly discriminative amplification of a single frequency comb line为题,发表在《激光与光子学评论》(Laser & Photonics Reviews)上。
12-14
中国科大在可编辑人工光合细胞领域取得进展
与自然界的光合生物相比,可编辑的人工光合细胞能够通过理性设计,将CO2更高效地转化为可定制的高附加值燃料和化学品。此外,人工光合细胞是最终模拟天然光合生物组织形态和特征的关键,为构建实际应用的器件开辟了道路。
12-14
科学家在重要快速射电暴持续射电源中发现关键光变证据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余文飞课题组领衔的国际团队,在至今发现的第二例与快速射电暴(Fast Radio Burst,FRB)成协的持续射电源(Persistent Radio Source,PRS)的高灵敏度射电干涉阵观测研究中取得进展。
12-14
上海光机所在多平面低相干衍射成像研究中获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激光物理联合实验室提出了多平面低相干衍射成像技术。相关研究成果以Multi-planar low-coherence diffraction imaging为题,发表在《光学与激光工程》(Optics and Lasers in Engineering)上。
12-14
稻田土壤甲烷微生物同化效应与机制研究获进展
由于长期淹水状态,稻田成为温室气体甲烷的重要排放源。事实上,稻田土壤产生的甲烷,大部分在排放到空气前已被好氧甲烷氧化菌所氧化。而好氧甲烷氧化菌可分为I型和II型两个类群。它们具有不同的生理生态特性和代谢差异。
首页
上一页
1
2
...
48
49
50
51
52
53
54
...
101
102
下一页
尾页
共
102
页
813
条数据
友情链接
--国家部委--
国家部委国家部委国家部委
--省级机关--
省级机关
--省属企业--
省属企业
--综合网站--
综合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