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资讯
科技服务
走进科技
专题专栏
首页
>
科技资讯
科技资讯
时政要闻
通知公告
科技动态
科技前沿
09-01
化学所有机连续波激光研究取得进展
激光在光子芯片、激光显示、车载雷达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有机材料具有分子多样性、能级丰富性、异质相容性、易加工性等优点,在高性能、多功能激光器构筑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有望进一步革新激光技术与应用。目前,有机激光器依赖大尺寸脉冲泵浦源,不利于功能器件集成,限制了有机激光的应用范围。因此,发展有机连续波激光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而有机连续波激光材料是这一领域的关键。
09-01
大连化物所发展出铜催化非活化烯烃/炔烃的不对称氢胺化羰基化反应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能源研究部催化羰基化研究组研究员吴小锋团队,在不饱和键的羰基化反应方面取得新进展,发展了一种不对称铜催化的非活化烯烃/炔烃的氢胺化羰基化反应,得到了一系列烷基酰胺类化合物。
09-01
物理所揭示相干声子驱动的谷间散射和拉比振荡
二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因能带具有多谷结构,赋予了电子谷自由度,因而成为研究多体相互作用的理想平台。作为退谷极化的主要机制,自由电子或束缚激子的谷间散射过程,对剖析激发态电子-声子相互作用和谷电子器件的设计和实现至关重要。目前,对谷间散射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多基于热平衡态或准平衡态。而超短激光脉冲可驱动晶格和电子远离平衡状态,体系的超快动力学过程和基本机制尚不明确。
09-01
自动化所研发出全脉冲神经网络的类脑认知智能引擎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曾毅带领的类脑认知智能团队,打造出全脉冲神经网络的类脑认知智能引擎(Brain-inspired Cognitive Intelligence Engine,简称为BrainCog,中文名为“智脉”),并进行全面开源开放,为探索面向通用人工智能的类脑智能研究提供基础性支撑,助力自然智能的计算本质探索和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Patterns上,并被选为封面文章。
08-25
国家纳米中心提出纳米材料医学功能预测的理论模型
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高兴发和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宇亮团队,通过多年的基础理论研究与迭代,在纳米生物效应的理论研究领域取得了系统的突破性进展。8月17日,相关研究成果以《实现纳米材料医学功能筛选的催化信号转导理论》(Catalytic Signal Transduction Theory Enabled Virtual Screening of Nanomaterials for Medical Functions)在线发表在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上。
08-25
大连化物所实现半导体光催化硼化反应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精细化工研究室有机硼化学与绿色氧化创新特区研究组研究员戴文团队,在多相光催化硼化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团队选用易于制备的硫化镉纳米片作为多相光催化剂,利用光生电子—空穴的协同氧化还原作用,通过选择性硼化反应,实现了烯烃、炔烃、亚胺以及芳(杂)环的高值转化,合成了硼氢化和硼取代产物。
08-25
合肥研究院废旧锂离子电池直接再生研究获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在废旧钴酸锂电池直接再生为电化学性能优异的正极材料研究中取得新进展。通过一种简单的“一石三鸟”固相烧结策略,可有效地将废旧钴酸锂(D-LCO)回收升级为高性能的正极材料高压钴酸锂(MNS-LCO)。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先进能源材料》(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
08-25
东北地理所在ALDH基因调控大豆耐低温机制研究方面获进展
大豆【Glycine max(L.) Merr.】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为人类提供优质的植物蛋白和油脂产品,也是动物饲料的重要来源。近年来,随着国内大豆需求的增加,大豆在黑龙江省北部种植区域逐渐扩大。全球气候变化时常导致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春季低温,影响大豆出苗率和产量。因此,培育耐低温大豆品种对于稳定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大豆产量至关重要。
首页
上一页
1
2
...
59
60
61
62
63
64
65
...
98
99
下一页
尾页
共
99
页
786
条数据
友情链接
--国家部委--
国家部委国家部委国家部委
--省级机关--
省级机关
--省属企业--
省属企业
--综合网站--
综合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