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资讯
科技服务
走进科技
专题专栏
首页
>
科技资讯
科技资讯
时政要闻
通知公告
科技动态
科技前沿
05-05
青岛能源所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失效机制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员崔光磊带领的固态能源系统技术中心,在硫化物基全固态电池失效机理研究和性能提升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 )上。
04-27
电催化乙炔半加氢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和化学物理系教授曾杰研究团队联合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教授夏川、研究员郑婷婷团队,研发了配位不饱和铜纳米点催化剂,实现了高活性电催化乙炔半加氢制乙烯并用于乙烯纯化。相关研究成果以Electrosynthesis of polymer-grade ethylene via acetylene semihydrogenation over undercoordinated Cu nanodots为题,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
04-27
上海硅酸盐所在类生态位智能响应水凝胶平台构建及其肿瘤治疗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近年来,一种可作为免疫药物递送平台的纳米工程化免疫生态位(niche)由于可重编程肿瘤微环境(TME)有望显著提高免疫治疗效果,引起了科学家广泛关注。由水凝胶材料构成的类生态位由于可长效滞留肿瘤区域,模拟或重建天然细胞外基质,有望成为理想的可定制的个体化治疗平台。
04-27
电工所等在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技术驱动重油转化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极端电磁环境科学技术研究部邵涛研究团队联合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在利用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技术驱动重油转化方面获新进展。
04-27
研究人员开发出大片段DNA精准定点插入新工具
基因组编辑技术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颠覆性技术,为生物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历经十余年的不断迭代和迅猛发展,基因组编辑技术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CRISPR-Cas9技术为代表,利用序列特异性核酸酶良好的靶向性和可编程性,在基因组特定位置产生DNA双链断裂,继而通过细胞内源修复机制产生随机、不可控的小片段插入或删除,达到基因敲除的目的。
04-27
苏州纳米所在水系锌基储能领域取得进展
水系锌基储能设备因其具有高能量密度、低成本、安全无毒的特点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锌负极作为其核心,有着较高的电极电位(标准电极电位为-0.76 V)和较高的比容量(820 mAh g-1)的优势,然而锌负极的循环稳定性较差,利用率低,反应动力学迟缓,而且存在严重的枝晶问题以及副反应问题。这使得锌负极的循环寿命较短,难以支撑高倍率及高深度放电,制约了锌基储能的发展。
04-27
化学所等在硅带隙以下高性能有机光电探测方面获进展
近红外光响应的有机光电探测器(OPDs)具有光电性质易调控、可大面积柔性印刷制备、可室温工作等优点,在可穿戴智能设备、柔性电子皮肤、生物医学成像等新兴领域颇具应用前景。然而,高性能的超窄带隙有机半导体材料的设计合成较为困难。
04-27
理化所在飞秒激光无掩膜光刻拓扑结构及细胞球浸润机制方面获进展
随着组织工程领域的发展,生物材料界面与细胞的相互作用及物理机制成为研究热点。生物界面的拓扑形貌可有效调控细胞行为并影响细胞功能。而体内的一些生理过程如胚胎发育、免疫应答以及组织更新与重塑等往往涉及多细胞的集体行为。
首页
上一页
1
2
...
74
75
76
77
78
79
80
...
98
99
下一页
尾页
共
99
页
786
条数据
友情链接
--国家部委--
国家部委国家部委国家部委
--省级机关--
省级机关
--省属企业--
省属企业
--综合网站--
综合网站